穹顶之下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穹顶之下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穹顶之下观后感1成为一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
在写下这篇读后感之前,我首先想要申明,我对我们中国治理好雾霾这件事情上面是抱着积极的态度的,也就是说,我相信我们中华民族是一定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要说为什么,当然也可以用柴静的一句话来解释:“现在每一个人都已经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而这种意识,这种呵护环境的共识就是我们的自信。”
其实雾霾由来已久,只是人类一直没有感知,一味的认为那是“雾”。当我们还在欣赏那薄雾朦胧,细雨飘飘的大自然世界,清晨呼吸一缕缕泥土的清香的时候,以前的你可曾想过你欣赏的是薄霾朦胧,呼吸的是尘土气息。曾几何时,我们小时候的美景都变成了今天的“煤”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当然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评论只是泛泛而谈,真正的原因是人类太想进步,而且是毫无节制的进步,人类的好奇心和创造欲被极大的恶化,由此造就了这种人与自然格格不入的情况。
我们都说人类是最聪明的物种,最进步的物种,但是这种所谓的进步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答案老生常谈。人类极具好奇心,因此他们想要去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甚至是控制自然界。人类也有极大的创造欲,这种求知欲来源于人类的惰性,也促使着整个人类都在无穷无尽地制造着一个个毁灭性的物品,物质,甚至是生命。它们的出现当然是建立在极大的资源浪费的基础上的,我很赞成人类的各项奇特发明,但是我不赞成由于这些发明的出现所带来的无穷无尽的对大自然不可再生能源的劫取。
也许一个煤矿工人到死都不明白自己这一辈子挖了那么多煤到底是为了什么,获得了什么,留下了这么,当然这个涉及到了哲学,每个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认为一个人这一生要做到两件事,一,问心无愧;二,死而无憾。
这里,我们只谈问心无愧,我理解的问心无愧包括三个方面:不违心去做一件事;不因自己的事情影响其它;不断绝后代人的路。我想那些所谓的环境破坏者到死应该都是愧疚的吧,也许他们死而无憾,因为他们准到了利益,享受了生活,实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但是他们不配做伟人,甚至不配称作是“人”。因为我对人的定义,最起码要做到问心无愧,他们是有愧于他人和后代的。
我之所以不想说那些污染,那些雾霾,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能看得到,倘若一个人忽视这些,那么我们费尽再多的口舌也是惘然。我们就谈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无论富贵,无论地位,在保护环境方面应当怎么做。
不违心去做一件事:不让污染的来源出自自己的手,或是说不要为了某些利益,把环境作为牺牲的代价。如果你是一个商人,不要做违法的买卖,如果你是一个工人,尽量不为黑心不法老板干活,如果你是一个农民,尽量少烧秸秆,少打农药。
不因自己的事情影响其它:这里的其它包括人和动物,人类的生活不应该影响到其他人或其他物种的正常生活,当然在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律文献当中也都有提及。所以不要因为你走了这条路造成周围其他一切生物无法存活。
不断绝后代人的路:换句话说就是可持续发展,中国讲究子孙绵延,文化传承,既然这样,我们就更应该把属于后代的资源,属于子孙的青山还给他们,当你能够使用一瓶水的时候,千万不要使用一盆水。
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的心在那儿了,行动慢慢也就跟上了。这是一个人类集体的行动,让我们的共识化作一团火焰,燃烧掉所有的雾霾,所有的污染吧。
穹顶之下观后感2从几年前柴静出版《看见》,字里行间领会了央视新闻记者的厉害,这次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继续了柴静一贯的犀利、理性、深入、克制。
简述一下纪录片的内容,这样比较有条理性,主要是为了没耐心看和看不懂的人。
一开始柴静描述了一个现象,就是雾霾现象和肺癌人群增多的现象。
那么可以提出第一个问题:
1.为什么肺癌会增多,肺癌和雾霾又有什么联系呢?
雾霾中有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质,导致了肺癌的增加,从而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雾霾对我们的身体有极大的损伤;第二,雾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2那么雾霾是怎么造成的呢?
①化石燃料的排放,主要是煤炭
②汽车尾气、飞机排放、靠岸的货轮
③餐饮行业油气排放
④工地沙尘
⑤其他
3环境部门在干什么?
环境部门对进城车辆进行检查,发现排放超标的车辆却拥有合格的手续,而且并未安装油气净化设备,原因是司机购买的汽车违规获得了合格的手续。难以进行惩罚。
污染最严重,燃烧煤炭最多的是河北省,也是北京雾霾的重要输入源,经济严重依赖钢铁行业,即使产能早已过剩,许多无牌照企业破罐子破摔,环保部门无法执法,因为事关十万人的就业。环保局吃地方政府的饭,不敢砸地方政府的饭碗。
环保局缺乏司法和行政的实际支持,没有执法能力,相对强势的政府和大企业显得无能为力。
4.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首先,中国的汽油标准远远低于国际标准,那么为什么不指定更高的标准呢?因为标准制定委员会是由石化企业构成的,提高标准意味着增加成本,他们不会拆自己的台。
然后,中国的煤炭使用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使用煤炭的总和,优质的煤炭不足,就使用劣质低质的煤炭,比如褐煤。哈尔滨供暖第一天空气质量爆表,因为其中燃烧了大量的褐煤。
褐煤不是不能用,德国也使用褐煤,但是会洗煤,使其变为洁净能源,但是中国并没有这样做,只有很少的部分经过了清洗。
5.雾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要求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矛盾。
是迫在眉睫的能源结构改革与能源行业垄断一家独大的现状的矛盾。
6.如何解决雾霾问题
①转变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进入早该进入的油气时代,开放能源市场,转变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局面。
②提高汽柴油的国家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工厂、企业、个人进行严厉处罚,加大执行力度。
③向国外学习先进经验,对排放超标的单位进行改造,使用技术手段从源头解决污染排放问题,国家对清洁设备进行补助,各部门要配合给予监督和检查。
7.雾霾问题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吗?
可以,英国用了五十年时间,但是在最初的10年就下降了80%的排放。
美国最初改造也遭遇了重重阻力,但是都克服了。
最终他们都获得了蓝天。
8.治理雾霾会不会造成中国经济放缓,失业率上升?
不会,英美德等国家的过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让市场参与进 ……此处隐藏4550个字……地做一些事,就如片中提倡的,少做一些对环境不利的事,多做一些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事,就是善莫大焉。而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那就需要一种共识,我们需要的不必那么多,或许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升级版的小农经济,或许是片中提出的在放量增长的过程中,把节能和减排做到极致。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思想和智慧、文化和艺术的无限发展和繁荣,那些应该剔除的物质增长,应该像毒瘤一样舍弃。就像面对雾霾和诸多生存问题时,我们有能力想出解决问题的法子,这才是人类能够舍弃物质包袱困扰,依靠智慧继续前行所需要的。
穹顶之下观后感7春节上班第一周,柴静以纪录片《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刷爆各路视频网站、朋友圈、微博等等,掀起了新一轮的媒体事件,引来各路大神围观。对于雾霾的关注,其实在中国不算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了,但是能够一次性地引起如此巨大的媒体聚焦,不得不说是第一次。
柴静的视频播出后,赞扬者有之,论点不相上下,无非是肯定其对于知识普及的功效,认为这部纪录片不仅思路清楚,论点清晰,材料充实,而且以一种女性母亲的身份涉入,具有一种特别亲切的人文情怀,非常容易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其播出之后引起的巨大效应就是作品本身就是其艺术魅力的最好证明。
只不过,对于《穹顶之下》的批评者所切入的角度却各有不同。有的直接从新闻本身的客观性出发,觉得柴静本身“TED”式的纪录片并不符合新闻客观性的原则,用婴儿肿瘤与采访小孩子是否看到蓝天等方式纯属于一种无谓的“女性煽情”,很容易给观众造成误导。
而其对于数据的引用,对于诸多概念的表述,对于专家学者的访谈,也诸有段长聚一,移花接木,自相矛盾自处。还有人从柴静《穹顶之下》所表现出的立场批评其内在的利益链条,比如说对于油气私有的支持,其实完全忽略了中国大型发展电站的正确性等等,必定与私有利益集团的支持有关,不过是为两会的召开提前打个预防针而已。
更有甚者,将攻击直接转移到柴静本人身上,觉得她的女儿得了肿瘤与柴静本身是个“资深烟民”“高龄产妇”密切相关,而她的女儿本身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居民,更是将柴静本身口口声声的所谓对于雾霾的关怀大大地打了一个嘴巴。
看了各路神仙对于柴静《穹顶之下》的褒扬和贬低,我都觉得,那些争论比柴静的纪录片本身更有看头了,就像豆瓣上的许多影评比电影本省更加精彩一样。无可否认,柴静的纪录片给普通大众上了一堂生动的雾霾课,她所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力,无疑是那些过分科学的读物所无法取代的。
只不过,那终究只是一堂课而已,所提出的具体建议能不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是得打一个问号。柴静的建议是多举报非法排污行业,出门少开车。那似乎是每一个人所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像“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一样,在某一个阶段掀起一阵高潮,最后又不了了之吧。因为她根本没有触及治理雾霾的难度所在,那是层层利益链条所组成的一个大漩涡,无论你从哪一个点入手,都无法全身而退。
以北京的“A派克蓝”为例,为什么仅仅在几天的时间,雾霾可以消失不见——因为政府以巨大的手腕制止了各路排污源头。其代价是什么呢?那就是几天的工厂停产。所谓的效果,必定要付出巨大的牺牲。中科院这么多人,国家的执行人员那么多,环保局长又不是傻子,怎么不知道如何彻底根除雾霾呢?多少年前就提出了所谓的“科学发展观”了啊,到现在为什么全中国雾霾越来越严重。
因为,那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你经济要发展,必定得烧煤,所谓的高能源哪里这么容易得到?你要洗煤,那得付出多少劳动力?洗煤之后的脏水怎么办?一步一步都是资本投资。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空气好?因为他们都是过来人了,都曾经以高污染换来了经济发展,如今的他们,当然有雄厚的实力将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或许,这种言论本身可能有点无奈,但确实是事实。许多事情背后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还太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你只能选择一个。
穹顶之下观后感8很久以来就非常敬重这位美丽的央视记者,佩服她敢于直面社会最危险最黑暗的行为和一些最尖锐的社会现象,继而和它们作斗争,全然不顾个人安危,敢于说真话,在这个噪杂的社会用她最大的声音呵斥了诸多无耻或者麻木的灵魂!她是新闻界鲜有的有担当,真正具有新闻传播职业素养的媒体人,这种精神这种责任感不能不让我们赞叹!
片子长达一百多分钟,以女儿生病她辞职在家照顾女儿展开,“在照顾女儿的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越来越强烈”。雾霾严重时,担心孩子生活在污染的空气中,因此一直把女儿关在家里不敢让她外出,她害怕有一天女儿会问“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雾霾是什么”,因而启动了雾霾调查。为了这个调查,她自费百万,历尽千辛万苦,顶着巨大压力,辗转奔波多个国家……她的这种伟大的母爱之情以及由母爱产生的对全社会的博爱之情,不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
忘了自己从何时起,每天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习惯性的拉开窗帘远眺一下,看看视野有多远,清不清楚,是不是有雾霾;临出门前我总是习惯性的看看手机里空气质量预报,显示“良”的日子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或是重度污染,从没出现过“优”,因此出门戴口罩也成了常态,虽然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当空气重度污染时,说实话真的不想出门,但是没办法,得上班。每到此时,多么想自己是西游记里神通广大的孙猴王,一口气把雾霾吹走;或者特别期盼冷空气到来(虽然我很怕冷),因为每次冷空气过后,我们总会享受最多一天半的蓝天白云(多次观察的结果)。在雾霾常态化的今天,仅仅一天半的蓝天白云也是奢侈。
雾霾的危害早就耳闻,但是看完纪录片后更震惊于它的危害之深、可怕之处。看得触目惊心,看得心痛沉重!柴静从对中外权威专家的访谈、对科学问题的细致分析、对专业数据的通俗解读以及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元视角的运用…把复杂的科学数据和专业术语解读的透彻易懂,一目了然。总体上,比较深刻地揭示出雾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希望此片能唤醒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我也会为环保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今天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此丰富的条件下,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多么的重要。曾记得每逢过年过节总会收到身体健康之类的祝福语;我也总会把“身体健康”放在祝福语的首位发送给亲朋好友,足以说明健康的重要性。而一些明事理的人们恰恰以“雾霾”的方式在破坏着健康,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这是多么悲哀和无知啊!为了眼前利益变得鼠目寸光、甚至是贪婪残暴!不得不令人发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毕竟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虽然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如果每个人都为环保做一份贡献,加起来就会形成大能量。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
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做好监督工作,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让那些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寻求眼前利益的现象和行为没有容身之处。
真心希望纪录片《穹顶之下》能唤起这片土地上大多数人的良知与觉醒,让我们同呼吸,共命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