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笔算除法》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及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观察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但是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他们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学生从学习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认知上还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
鉴于上述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夯实基础,引入新课
复习铺垫是数学课的重要环节,能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多媒体首先呈现了8道口算题进行抢答,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通过2道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唤醒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作好正向迁移准备。
二、引导探索,学生新知
1.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两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学92÷30的竖式计算方法时,先是组织学生摆小棒,之后再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根据小棒图怎样把竖式表示出来?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通过直观的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商是3,应该写在个位上,表示可以分成3份;在教学140÷30中,我放手让学生先圈一圈方格图,有了前一次的操作经验,再通过方格图的形象呈现,学生自主探索出竖式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找出商是4,以及它的书写位置和所表示的含义,教学反思《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两次动手操作活动的展开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我多次引导合作交流。如:在探讨92÷30的算法时,先是让学生同桌交流,确定了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教学笔算时,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并在小组里讨论“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又如:在教学140÷30时,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商应该写在哪位上?”让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再如:在“对比小结”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怎样确定商的位置,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此外,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分层练习 巩固提升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分层练习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还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调控。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了以下四个层次的练习:在基本练习中,我安排了教材82页的做一做2及83页练习十四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讲评,并强调书写格式;在变式练习中,我安排了练习十四第2题,针对学生容易错内容进行辨析;在综合练习中,我安排了第3﹑4题,学生先读题,再找出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后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我安排了第5题作为拓展练习,重点理解限60吨的含义以及剩下的货物也需用一节车厢,这道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创造一个提升的空间。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2一、做好学习前的复习准备。
学生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了。教学前,可以安排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和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并选取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笔算的过程,为新课学习做准备。
二、关注例题侧重点,提高探究针对性。
例1的侧重点是试商方法、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例2的侧重点是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教学中要围绕重点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凸显思维主线,提高探究实效性。如教学例1时,应放手让学生主动想办法,重点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说明商写在个位上的道理,教学例2时,可以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对比,如13÷4,把学习经验迁移过来,理解“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的道理。
三、加强说理训练。
加强学生的说理训练,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算法,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准确性。如加强学生结合直观图说分的过程,进而更好地理解“92里有3个30,所以商3”的道理,同时更清晰地理解“商写在个位”的道理。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3通过实践与反思,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本课是笔算例1的延续,教材以解答主题图中“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为背景,教学“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再通过“计算是否正确”的问题引出验算的教学。为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基础。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52÷2,利用竖式进行准确地计算,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并正确计算,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理解起来不太容易,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
二是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由于学生只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相隔时间较长,有一部分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试商方法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只想着赶时间,赶进度,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习时用两道练习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导致学生在竖式计算时屡屡出错。
三是课后练习中有些题目解决起来难度较大,费时费力。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则往往知难而退,不等做完就失去了兴趣和信 ……此处隐藏6074个字……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整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示,学生说、学升质疑、学生解疑,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感,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最后当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后,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叙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以及笔算时所要注意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对新知的概括升华,进一步提升数学的思维。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觉确实比较有成效。其实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就有更大的潜力可挖,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归纳。教师子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2《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课的开始,我先进行听题口算,20多道题大约两分钟的时间,学生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大部分的同学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课堂气氛活跃,看来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达到了我训练的目的,学生能听、算结合提高了口算的能力,式的写法。在探究新知,先出现例题:把48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根?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48÷4=?老师问:猜一猜,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同学说是8,他回答不上来。有的同学说是12,因为9×4=3648-36=12。那到底应该怎样算呢?我让学生思考口算应该怎样算?学生能回答:40÷4=108÷2=48+4=12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接着让学生边摆边说,这一环节学生很顺利,而且小组讨论汇报时有几个同学回答特别好,把4捆小棒也就是4个十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一个十,再把8根小棒也就是8个一,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一,合起来每份是12。
我接着提问:你们能试着用竖式方法计算吗?学生试做,我在下面看时,只有个别学生会算,一部分的同学看着题目发呆,5分钟过后,我走到黑板前讲解,刚才摆小棒时,先分的什么?(整捆的)写竖式时,要先从什么位开始算起呢?接着请几个会做的同学讲解,说算理并板书,然后带着做练习。最后独立练习时,大部分学生还是不会,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好把算理又讲了一遍,就下课了。反思这节课,我自认为前半节课的设计比较合理,只不过对学生放手不够,有些牵着学生走,象有几种方法计算时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对于“学困生”可能只会用最直观的方法,中等生可能会用两种方法,尖子生会想到用竖式,而在讲解竖式时,我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觉得这部分知识很简单,其实这部分知识才是教学的重难点,算理和书写方法,学生很容易受到加、减、乘法竖式的干扰,主要是没有讲透,在练习时,重点多强调算理和书写格式就好了。听完教研员说课后,我恍然大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总之,今后在备课时,我真的要在备教材的同时还更应该备学生。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31. 在教学“832÷4”我是这样说的。从最高位除起,百位上是8,8÷4=2,因为8是百位,所以商2也要对着被除数的百位。2×4=8,8-8=0;把十位上的3拉下来,3里面一个4都没有,就在商的十位上写0占位;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和十位上的3和在一起变成32继续除,32÷4=8,在商的个位上写8,4×8=32,32-32=0,所以832÷4=208。”我不知道这样说是否合理。还是一定要强调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3个十平均分成4份,不够商一个十,所以商0吗?
2.缺乏练习的强度。
整节课时间掌握得不好,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过长,复习占用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巩固练习不够多,以后要在备课时合理设计时间,争取采取“多多练习”的方法,多次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在练习中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并通过看、说、估、做、改正等多种途径,使同样的知识点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认知。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4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的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打下基础,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其中教学重点是:掌握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和调商的方法。
在设计时,我先从复习铺垫导入,通过()里最大能填几、找近似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并让学生说说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
在探究新知环节,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农田方面的知识引入,请学生提出问题,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平均每公顷玉米施肥多少吨?”的方法,从而列出第一个例题372÷62,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60来试商,并让学生说计算的过程,接着通过三个题目的练习,巩固了用四舍法把除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个题型。但是在这个例题上花的时间有些过长,导致第二个例题花得时间不够。
第二个例题是850÷17,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20来试商,教学反思《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这道题既是第一次出现五入法试商,又需要调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上课时感觉到学生练习时计算的速度、正确率差异较大。
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四道练习,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题“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商。后面还设计了试商顺口溜,但教学时没来得及展示。
不足之处:
1、本节课我从农田方面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二是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整个课堂气氛不怎么活跃,学生反应迟钝。
2、对于练习题的做法处理不当,学生题量太大,只有10几个学生在老师评讲前完成了练习。
3、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不周,照顾不到,学生练习时浪费了很多时间,使得本节课时间紧,教学超时,练习匆忙,形式单一。
4.过分强调算理,想让每个学生明白算理,说算理,在这上面耽搁了太多时间。
今后采取的措施:
1、加强口算练习力度。
2、多说、多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计算的过程来,多练习培养数感,掌握方法。
3、练习时采取多种形式。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5进入笔算除法教学以来,我越来越感到困难。新课标教材例题精简,新知点浓缩,使学生学得很吃力。课后习题形式灵活,解决问题时所需的计算步骤多,做起来耗时费力。所以教学进度不得不放得很慢很慢,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学生的作业更是错误连篇。是新课标教材太难了,还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抑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经过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教材例题太过精简,使新知点的跨越度太大,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易于理解,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另外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相隔时间较长,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试商方法已经淡忘,这部分知识如果分两课时教学,把商是三位数的情况另做一课时来学习,时间会更充足,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