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日月潭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1《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侯在潭的两边。
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在上这节课时,我便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来自主学习课文的各段内容,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梳理课文脉络。于是,学生们四人小组就忙活开了,待到汇报时,各组争相发言,百花齐放。
有的标题是:想法擒恶龙—恶龙躲潭底—挺身杀恶龙—恶龙被降伏
我的点评:孩子们颇有创意,会以小小标题的形式,根据课文故事的发展顺序去编写文章结构,真不错!
有的标题是:起因—恶龙吞日月 经过—英雄降恶龙 结果—恶龙被制服
我的点评: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佩服孩子们的清晰思路。
孩子们的发言还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以抓住任务的动作来编写,有的是以人物的行为并结合品质来批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着,于是灵机一动,把自己按部就班的板书改动一下,结合孩子们的意见,于是就变成了:
恶龙吞日月,天地黑一片。聚众想办法,英雄挺身做贡献。恶龙被降伏,英雄变青山,长留日月潭。披荆斩棘过难关,精神驻心间。美名代代传!
孩子们看着我写的朗朗上口的板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个学生挺认真地站起来说:“麦老师,我觉得‘英雄变青山’的‘变’没有‘化’字用得好,‘化’字非常恰当地体现出英雄的高大形象。”哇!真不可小看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们,于是我立即虚心接受意见,把“变”改成“化”字。这也可谓是“推敲推敲”吧!看着这样的板书,孩子们大声自豪地朗读起来。最后,他们还不忘夸我一句:“老师,读了这个新颖的板书,我很快记住了课文的内容。真好!”
是的,我也觉得真好,板书是文章的眼睛,同样也可以充满人文的色彩。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2《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谈谈自己教学感受和反思。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且在上课之前已叫学生预习,本课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水社姐和大尖哥为民造福的形象。课堂上,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通过词语连一莲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我布置的预习单和教学目标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比以前的课堂好多了,至少学生已过课文,读过生字,学生积极参与,所以课堂上还比较顺手。
有不足: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为此学生很难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可我却没有这么问,另外,时间时间上把握不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我却没做到这一点。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那么,学习完课文,要留在学生脑海当中的东西除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外,还有什么值得留给学生的?我想还有很多,不仅仅是基于文本的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3《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我在第二课时预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隐”、“筑”、“晰”等6个字,会写“展”、“建”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看图介绍宁波的一处景色。
根据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首先谈话导入,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学习3、4描写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的自然段。用你熟悉的记号标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用一个大问题贯穿整堂课“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在讲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问题,自己解决一个难点“隐隐约约”,教师只做引导。在学习中午太阳高照时,抓住“清晰”这个词进行理解、感悟。在学习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句子时,抓住重点词“朦胧”,让学生找到比喻句。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然后迁移运用,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用到看图说话中,介绍宁波的景色。最后一个环节的写字指导中,我出示的是两个同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但在书写中又有所不同。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4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就会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上课时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外,还请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读来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学时主要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借助录像,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相信学生能够理解词句,如临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风光。本课的教学主要以朗读为主,朗读本文要怀着无限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读出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之情。边读边想象描述的景物,读出景物的美。读第二自然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智障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 ……此处隐藏5456个字……?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化作两座青山呢?……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主旨提出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一定能学有所获。有一个学生叹了一口气,面露难过的神色:“唉,怎么就化作山了呢,太可惜了。”可见他们对这样的课文结尾是有遗憾的。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13这篇美丽动人的传说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日月潭的秀丽风景、两位英雄的义举,还有那一处处留白带给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取得金斧头和金剪刀的来之不易,我也是采用了清风雅韵一样的说话训练内容,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把原来抽象的“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变成了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学生在理解时也更立体一些。着实感受到两位英雄得到金剪刀和金斧头的艰难,对两位英雄更是充满了敬佩之情。
文中的训练点还可以挖掘,比如英雄在海底与恶龙决战三天三夜的情况,我想一定是充满了惊险和刺激;英雄变成两座青山后,乡亲们的感激场面;游客来到日月潭,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想法……课文中的留白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14《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复述的训练,并结合本文特点指导学生尽量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地讲讲这个故事。课堂上,我帮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读懂、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后完成相关练习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有不足:到底不是老手,在课堂上还是有所缺憾。现在想起来,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特别是原本设计以默读训练为要点的,在实施时有所偏颇;文章中有着善恶的比,。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恶不敌善。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还有一点遗憾就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书上现有的插图。在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与恶龙激战场景时,完全可以借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指导,却因为一时情急而忘记了。
有升华: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新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想象的天空。新课标还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照相关理论,结合平时在教学中大家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总结出凭借教材进行想象训练的几种具体方法:
1、从题目入手。课文的题目尤如一个人的名字,可以有多个,只要这个题目符合文章内容即可。因此,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想想课文还可用哪些题目。另外,在刚开始学一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围绕这个题目,将写些什么内容。
2、从词语入手。有些课文中的某些词语非常具有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并紧扣这些词语进行想象训练。如《日月潭的传说》中,可以抓住“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个词,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
3、从句子入手。课文中有些句子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训练。《日月潭的传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回到潭边,他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这一句话,就将很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4、从段落入手。课文中一些段落的含义也很丰富。我们也可依托这些段落展开想象。另外,还可模仿一些典型段的写法进行想象练笔。
5、从标点入手。课文中有些标点符号含义丰富,若能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标点符号进行想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庐山的云雾》一文中第三自然段先列举了四种云雾的形状,段末用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可启发学生想象:庐山的云雾子还有哪些形状,又像些什么呢?
6、从插图入手。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练笔,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形式。在观察插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的要求,设身处地地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到画外之景,听到画外之音,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
写到这,不禁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名为《教师成长的三境界》。文中这样归纳:第一种境界----成长:初入教门,原以为所学的间接经验在实践中会所向披靡,又谁知几多挫折,必多丧气,几乎灰心,几经磨砺,几番挣扎,终获得直接经验,也幸得前辈指点,教育教学总算能够应对;第二种境界----成功:不满足已获得的直接经验,寻求理论指导,于是博览群书,寻找原则,探究原理,总结规律,跳出属于本能的“原我”,形成实现价值的“自我”;第三种境界----成熟:不断进取但不争强好胜,成果累累但不张扬,教育教学游刃有余,忘却了虚荣浮华,把机会让给后生,在不断反思中感悟到教书育人的真谛,步向至善至美的“超我”。
相对照文章而言,我已经超越了第一境界,值得庆幸;正在第二境界徘徊,需要继续学习;离第三境界还有很大距离,更要认清方向、确立目标。看来,我还得对自己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15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以此为“领”引导学生继续挖掘文本资源。
不足之处: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上还有欠缺;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努力改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