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9 18:13:07
《口技》的教学反思

《口技》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口技》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口技》的教学反思1

【教学基本任务】

品读、积累,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时间分配】

教师大约15分钟,学生大约30分钟,以学生活动为主。

一、读

第一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沸沸扬扬。第二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层次分明。第四次朗读──请同学读得有景有情。

二、说

1、这篇课文可用一个“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样写“善”?请同学每人用“善在它写出了……”说一句话。

2、从“口技表演”的角度,形成课堂教学的简略板书:

一字立骨──善──声音有大小,有内外,有高底,有动静,有远近,有分合,有疏密,有点面,有张驰,有明暗

三、讨论完成课堂智能练习

1、指出用法特别词的意思:

善( ) 宴( ) 乳( ) 一( ) 呜( )

2、你一定能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3、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区别较大,试说说看:

但( ) 觉( ) 是( ) 毕( ) 目( )

意( ) 少( ) 虽( ) 名( ) 色( )

股( ) 走( )

4、解释词义之后,你认为下面五个词属于( )(词性)。

妙:众妙( )毕备 以为妙( )绝

绝: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

指:手有百指( ) 不能指( )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 ) 满坐( )宾客

起:大呼火起( ) 夫起( )大呼

5、现在,该轮到你独立地进行发现了!你该积累一个怎样的词语板块呢?

《口技》的教学反思2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按常规教学的方式释词解句,一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因而在《口技》此文教学中,在了解此文记叙的是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的是一个口技人高超的技艺后,根据这一内容及情感,我将此课的教学情感、价值观目标定位于: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精妙,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精髓的激情。

基于这点,我采用了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方式来导入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民间艺术,比如变脸、剪纸、泥人、皮影戏等,开阔他们的思维和视野。对于这场表演的精彩,作者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进行形容,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描绘来展现,表现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语言灵活、简洁,浅显易懂。于是,在教学中我淡化了传统文言文教学中的译文环节,让学生在课前课后借助工具书,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完成,使大部分的时间能用于评读和赏析中,提高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任何一篇文言文,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都可以找到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材处理方法。本文所表现的声音很多,情节波澜起伏,故事性强,内容虽复杂,但作者以时间为序编排故事,有条不紊。主体部分的表演向读者展示了三大场景:梦中惊醒、渐入梦乡、失火救人,从整体上看,三个场面层次清晰,逐层推进,最后形成火场百相的高潮,而从个别的场面看也分别逐层推进形成小高潮,一步步紧抓观众的心。整个描写有起有伏,有张有弛。声音的变化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物及人,由小到大,由疏到密……,虽变化多端,但层次清晰,让人应接不暇。抓住这一关键处我在问题设计上让学生通过自我赏析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所欣赏的其中一个场景表演的独到和精彩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都会选择第三个场景而忽略了无论哪个场景,精彩都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在多媒体展示问题的同时,我给予了必要的引导。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分析课文前它起到感知内容的作用,而在赏析过程中对感悟情感至关重要。课前预习我如往常一样要求他们借助工具书,疏通课文字词读音和解释,能字正腔圆地完成全文朗读。课堂上再明确节奏和停顿等常识,然后学生能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在欣赏表演场面精彩之处时,适时请个别学生朗读其中片段,以丰富他们对口技表演的想象空间,并请其他同学给予评价,以深化他们对这一民间艺术精妙的感悟。

另外,为了表现口技艺人“善”于口技,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这也是学习本文时应掌握的重要内容。因而对观众反应的分析能再次让学生赞叹口技艺人这一“善”的同时了解侧面描写所起到的奇妙的作用,当然还有口技艺人所运用的道具。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一写作手法的认识,在拓展方面阅读《陌上桑》的片段节选,再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自己看电影、演出时的场景或写某节课的场景。

而在字词巩固方面,我抛开了传统的“句句疏通,字字落实”。在七年级刚接触文言文时,我便有意识地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培养他们在字词方面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的习惯,还有归纳积累、迁移的能力,因而在课后,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字词检测,可以考察到学生对文中字词掌握的程度,再适当加以指导。

《口技》整个教学过程还算流畅,学生的参与度高,积极性强,而在师生交流这一方面我也觉得是成功的。当然所出现和要注意的问题也很多,如在赏析品读环节,能在老师引导下找到感受文章方向的同学只是一部分;学生面对课文精彩之处总会有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之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还有待培养提高;而自己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能力在日后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口技》的教学反思3

林嗣环的《口技》是一篇经典篇目。在目录中看到课题时,脑海中呈现的仍是当年我的老师讲授《口技》时的片断,心底涌起的是对口技表演者精湛技艺的折服。

今天的学生提起文言文就唉声叹气,没有什么兴趣,可我总是希望我的学生们喜欢文言作品,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厚度。最近,听了数节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课例和讲座,就顺势将在学习中的心得运用到了自己的教学中。

《口技》一文,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以一“善”字统领全文,行文中渗透着作者对表演者高超技艺的赞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明确三个场面的声音、声音的特点、听众的反映和作者的评价后,和学生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力图通过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出声音的变化,读出听众的反映和作者的赞赏之情。

比如文章第四节描绘的“失火、救火”的场面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正如作者写得那样此时的声音“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形势危急,声音由疏到密,由密到繁,表演者用声音营造了一个紧张、嘈杂、混乱的场面,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此处隐藏7233个字……直到下课的钟声敲响,全班居然没有一位同学能找出一组同义词,课堂气氛煞是沉闷,因为没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生生互动,有的只是老师临下课时的草草收场,有的只是学生呆坐那儿被动的听。

课后,我反思这堂课的教学行为,首先是读得不够,因为没有充分的朗读,对课文很不熟悉,学生自然找不到同义词,更谈不上辨。第二,采用辨读式教学,老师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必要的指导,比如要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做好读书卡片,上课时才能收放自如,资源共享,既不费时又能环环相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学生要懂得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要进行辨读时,才有章可循,才不会欲速则不达。

更深层次的思考,辨读式教学在系统复习中,也许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因为它可以进行分点式或拉网式训练,如让学生进行同义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方面的归纳、辨析。这样,每一个知识点,形成一个积累板块,思路清晰,步骤鲜明,学生学起来有条理性、系统性,记得牢又记得全面。而在平时的新课教学,很难做到由朗读带辨析,更谈不上由浅入深的知识积累。本节课辨析同义词教学环节,学生连一组同义词都找不到,表面上看很不可思议,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因为教师没有读懂这种教学方法的要领,是教师本身的教学思路有问题。

《口技》的教学反思13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按常规教学的方式释词解句,一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据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模仿情景,把口技表演者表演的三个阶段:“一家四口深夜由睡到醒”“由醒到睡”“失火救火”,让同学们以小品的形式再现。这样一来,从学生的即席表演中,我感受到他们的兴趣和表演天分。同时由于发动了学生自身的参与,不仅使学生听起课来不感到味同嚼蜡,索然无味,而且使学生在比较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明确了课文内容的学习目标,解决了难点和重点。另外,我围绕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这篇课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表演者利用简单的道具却能摹状出这么多不同的声音,从而体会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文言文的学习,朗读使必不可少的。对学生而言,这是语文课上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创新教学中,总是提倡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和体会。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陶冶情操有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阅读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着直接的巨大的影响。作为教师,教每一篇课文之前,自己首先下功夫把课文读好。而口技一文的朗读也是很重要的,我必须把每个阶段的摹状情景惟妙惟肖地读出来,该紧张的地方就紧张,该舒缓的地方就舒缓,否则学生就很难感受到当时听众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也是一样。我应该多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提问中看到自己知识水平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作为老师,课前课后都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给自己和学生多一分思考的空间。而对于一名称职的教师来说,学习和思考是不应停止的。

《口技》的教学反思14

本文节选自《秋声诗自序》。作者曾说:“嘻,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而所谓“善画声”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善于绘声绘色地描绘生活。他的《秋声诗》如何,且不去论它。玩味口技一文就可以看出笔者所说的这种艺术匠心及艺术特色。

教学《口技》就从这里开始,这场口技表演对于作者无疑是一顿听觉盛宴,美的享受。他用他的妙笔和丰富的想象力又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顿声情并茂的文学大餐,口技表演者和作者都是在绘声绘色地描绘生活,学习本文应该是双重的享受。

学习这一课我先从口技导入,问学生知道什么是口技吗?学生说“知道”,有一两个调皮的学生已经开始学猫叫狗叫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虽然我让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给大家表演没有学生站起来表演,但课堂效果已经出来了,我顺势总结了什么是口技,接着我说:“课文写的什么啊,大家知道吗?”只有几个同学说知道,我让同学们先读课文,一会用你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有好几位同学站起来说,但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极力回忆课文内容,象翻译课文,生怕有所遗漏,不过孩子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只有在下预习的学生才能做到这样,我表扬了他们。下面我让同学们概括了课文情节,这不难,他们看了资料书都知道一是一家人由睡而醒,二是一家人由醒入睡,三是失火救火。明白之后,我让同学们展开想象力描绘课文内容,我顺势用多媒体展示了画面,这对他们太有帮助了,几个同学说下来,我又让他们注意细节,比如一个同学说大儿子嘴角流着口水就很形象,还有同学说听见老鼠打架的声音。同学们越来越放的开,描摹“伸颈、侧目、微笑、默叹”的神情,小组里面就更活跃了,这样连平时不参与课堂活动的同学也被吸引住了,觉得很好玩。大家描述后,我们再进行翻译、重点词语掌握练习容易多了,因为同学们理解课文了,等于纲举目张,水到渠成。第二天早自习就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背诵了。

最后我让同学们用一些词语形容口技表演的怎么样?文章又写的怎么样呢?同学们用了“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等词语,我们能不能这样描绘我们的生活呢?我们做了描绘同桌、描绘天气的练习,同学们还使用了一些形象的词语比如一个学生说他的同桌长着两个蝌蚪式的小眼睛。我们还谈了有关口技表演的古今不同,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能够根据课文说古代的表演口技的人一般坐在屏风后或者屏风里不让观众看见,让观众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现在的口技表演一般让观众看见,既闻其声又见其人,还借助一些工具,这是我们在电视上看的。这就很不错,说明学生善于总结了。

总之,“以文带言”的方法教学文言文好多了。不过一开始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特别是描述环节,还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能做,语言运用上还不太灵活,当然与课堂时间限制也有很大关系,如果让他们写会好一些。有一部分同学还不习惯,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连翻译都做不好,但这部分同学的想象力还不错,还是应该鼓励的,哪怕他们说错。

《口技》的教学反思15

1、引导学生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2、背诵全文,要理清文章脉络,注意首段与末段相照应的结构特点,以及中间三段记述的内容、顺序和层次。背诵中间三段,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每段都先写艺人所模拟的音响,后写听众的反应;

⑵每段各依次写了哪些声音,是怎样写的;

⑶“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于是”“忽然”等词语,具有承接作用,可作为背诵的词语线索。

3、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关键是抓住口技表演的艺术构思,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就可以问学生:“遥闻”表现了怎样的听觉效果?“深巷”中的“犬吠”声有什么特点?这句话能使人感到怎样的一种氛围,与下句的“妇人惊觉欠伸”有什么关系?这样提问的目的是把学生引入口技表演的“规定情景”中去,使之对文章的内容和情味有深切的体会。

4、如有条件,可让学生听、看有关口技表演的音像资料。

《《口技》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