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之歌》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25 08:51:07
《树之歌》教学设计

《树之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树之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树之歌》教学设计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汉之星平台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出示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板书:树。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交流对树的了解,可树的用处、样子、特点等不同方面交流。

3、过渡: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树的大家庭,认识这些树木好朋友。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初读指导

(1)指名朗读第一句,出示词语:杨树、壮大、梧桐树、手掌,指名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壮、掌”都是后鼻音。(2)指名朗读第二句,出示词语:枫树、松柏、绿装,强调“枫、松、装”三个字都是后鼻音,特别是“柏”字的读音,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3)指名朗读第三句,出示词语:木棉、桦树、耐寒、守北疆,指名学生认读,提醒学生“桦”读第四声,“耐”是鼻音,“守”是翘舌音。指名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耐寒”的意思。

(4)指名朗读第四句,出示词语:银杏、水杉、化石、金桂,指名认读,注意“银”是前鼻音,“杉”是翘舌音。

3、再次练读课文,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并与同桌互读。

4、多种方式巩固识字,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识字。

5、全班齐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三、再读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1、学习第一句

(1)出示第句一话,指名认读,说说这句话中写了哪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2)图片出示三种树,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树的样子,注意语言表达完整。

(3)交流后,关注这三种树的'特点:杨树长得十分高大;榕树粗壮可以独木成林;梧桐树的叶片像手掌。

(4)全班齐读,小结树木的外形各不相同。

2、学习第二句

(1)过渡:大自然的树木除了外形各不相同,颜色也有区别!请自读第二句,说说你的发现。

(2)指名朗读,交流枫树的叶子在秋天变红,松树和柏树四季常青像披着一件绿色的外套。

(3)出示秋天的枫树和松柏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4)出示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变化,鼓励学生用装示颜色的词语来说一说。

3、学习第三句

(1)过渡:树木除了叶片的颜色各不相同,脾气性格也有所不同哟!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种树,出示木棉树和桦树,它们一个喜暖,一个耐寒。

(2)指名朗读第三句话。

(3)小结:由于自然环境、树木的生活习性和外形有所不同,这是树木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4、学习第四句

(1)过渡:我们了解了树的外形、颜色、生活习性,接下来认识几种特别珍贵的树。

(2)出示银杏、水杉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种树的外形。

(3)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活化石”的意思,交流后适当补充。

(4)出示金桂树图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金桂开花的香气。

5、整体回归,指导背诵

(1)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多种形式趣味朗读:同桌分句朗读、拍手打节奏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情趣,读出韵味。

(3)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要抓住每一种树木的特点帮助记忆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名。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词学习情况。二、学习儿歌,理解意思

1、学生自己读儿歌。

2、指名每人读一句,并说一说这一句讲的是什么。

如: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句话说出了杨树长得高的特点,榕树树冠大、树干分枝多、很粗壮的特点。还讲了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的特点。)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边指图边总结这几种树的特点。

杨树——长得高,笔直。

榕树——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分裂。

枫树——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松柏——一年四季常青。

木棉——喜欢暖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桦树——产于东北,耐寒。树皮是白色。

银杏、水杉——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金桂——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4、指名读儿歌,分组读,指名读。

5、看图,说说图中的是哪一种树。(出示课件或卡片)

三、学习朗读儿歌

1、学生自读儿歌,体会这首儿歌的特点。

儿歌的第一、二、四、五、六、八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这首儿歌是用ang来押韵的。这是儿歌的一般特点,一般是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这样,我们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了。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再读这首儿歌,你们还有什么感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我们读儿歌时,就要读出它的节奏感。要想准确地表达出儿歌所讲的意思,读出它的节奏感,就必须注意每一行之间的准确停顿。你们自己体会一下,除了句逗停顿外,每一行词语间还应怎样停顿,读给你的同桌听。

4、汇报、评议。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说出理由

《树之歌》教学设计2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此处隐藏15121个字……p>

A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B这些汉字都是木字旁,表示属于草本类,与植物有关。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4)指导书写。

①观察会写字,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字,说说它是怎样写的。

②教师指导书写。(明确笔顺,示范书写)③学生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2、组织学生展开识记生字游戏。

(1)去拼音认读生字。

(2)找朋友。(老师手里拿木字旁,学生手里分别拿“吾、同、风、公、白、华”。口令:我是枫树的枫,我的朋友在哪里?拿“风”的学生跑过来,并对口令。)

(3)编字歌。教师示范编字歌的语言形式,再让学生尝试自己编。(课件出示“梧桐”的“梧”——木字旁遇到“吾”,伸出手来交朋友,“梧、梧、梧,梧桐的梧”。其他生字都用这样的句式编字歌。)

3、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字卡,引导齐读生字。

4、学生再次熟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正确认读。

三、课文讲解

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1)《树之歌》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请仔细体会。

(2)《树之歌》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丰富,一共描写了几种树木?

1.分句朗读,讲解课文。

(1)齐读第一句,思考:

“梧桐树叶像手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梧桐树叶像手掌,大自然中还有什么像什么?

(2)齐读第二句。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3)齐读第三句。思考: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4)齐读第三句。思考:

你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活化石?

2.同桌合作对读课文。

四、情感体验

齐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五、拓展:说一说你知道树还有哪些?

六、知识延伸:

课件出示三句和树有关的谚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指名让学生大致理解意思,教师补充说明。

七、布置作业

你是不是认识了很多树,请画出你喜欢的一种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八、板书设计

树之歌

《树之歌》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描述自己熟悉的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歌声,非常动听,有小朋友唱的,有小鸟唱的,还有小蜜蜂唱的……就连杨树也会唱歌,而且非常美妙,想听吗?

板书课题:指导“之”的读音和写法,学生书空。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指导说。

三、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想办法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生字并检查。

3.全班交流识字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困难和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4.学生认读含生字的词句,检测认字效果。

5.同桌互相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读书。

准能把自己读得最好的诗句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理解:聊家常,悠闲。

3.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4.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语文实践,拓展延伸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师举例:“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快来吧……”

“老奶奶,头发白……”

“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2.同桌编一编,唱一唱。

3.指导唱,评议。

4、同学们,大叶杨是我们的朋友,其它的树也是我们的朋友,你能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吗?

①小组交流自己曾观察过的,比较熟悉的树;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全班交流;

③把自己说的写下来。

《树之歌》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会写“喜”字。

2.用喜欢的方法识字,准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3.激发学生对杨树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在朗读中逐步感悟诗的.肉汤。

2.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大叶杨的可爱形象。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策略:

在情境中朗读感悟诗歌内容

五、教学准备:

课件、识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课件图片导入课题;

1.师播放各种类型杨树的图片,一一介绍.。

2.板书课题,猜“之”的字义

二、读题质疑,学习生字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的?(生提问)

2.指名轮流读

3.学习生字

小老师带读。全齐读。开火车读词。男女生配合度。

4.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升华情感

学习第一小节

1.问:课文的哪个小节写到了大叶杨是怎么唱歌的呢?

2.哪个词写到杨树唱歌的声音?

3.学习拟声词:比如:打铃时(叮铃铃)打雷时(轰隆隆)

4.体会刮风、下雨、没有风雨来帮忙时,杨树声音的不同,指名读出不同

4.师生配合读,生做动作,

5.教学“喜‘字

6.齐读。

学习第二小节

1.认识最后“扩折号”

2.同学们默读,动笔划出杨树唱歌给谁听?

指名汇报。【相对应板书: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

3.理解“聊家常”体会朗读:捉迷藏、聊家常、度时光)

4.师生合作读

5.大叶杨唱给小宝宝、老爷爷、老奶奶时,它会唱什么内容?发挥想象力,一起说一说。

“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

6.齐读二小节

7.小结:这节课我们听到了大叶杨的歌声,我们还了解到大叶杨一直无私的默默付出着,帮助着我们,那下节课我们就去看看大叶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树之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