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 学习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诗、吟诗、舞诗,按照《阳关三叠》的曲调来唱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2、 通过赏读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积累有关送别诗句,
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读诗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诗。
① 简介王维。
② 释题
谁送谁?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正确读题。
③师范读。
教学平仄规律。
④生自读诗文。
交流质疑:
师生按照平仄规律边读边体会诗文含义 :
重点理解:浥、更尽、故人
示图理解:渭城、阳关、安西
⑤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2、随机体会诗情:
师:当你静静地聆听的时候,你们看到些什么?
交流。
(出示渭城图)
师:这么美的渭城,谁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渭城朝雨……”
师:多美的渭城呀!渭城的柳色——
渭城的空气——
渭城的客舍——
渭城的朋友——
师:可是,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清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出使安西了。
3、 同学们,当时阳关以西(出示课件)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无尽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有这无尽的荒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
除了戈壁还是戈壁。
师: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一去,要到哪里?(简介路线)
元二要经历3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这一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这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身为好友的你,在这离别的时刻,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
生交流。
师:所以,在这分别的时刻,该怎样读呀?
(师生配乐朗读。)
4、 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
师生:再来一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送他一程吧。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生共读(配乐):《送元二使安西》
二、唱诗
王维读着读着,情到深处,便轻轻地唱了起来。这首诗的唱曲非常有名,叫
《阳关三叠》,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生学唱。
师生清唱,体会诗情。
三、吟诗
1、半读半唱叫作吟。
2、师示范 。
3、生跟学吟。
四、舞诗
吟之不足则舞之。
生学习手语。
师生边吟边舞。
五、拓展,深化诗情
1、同学们,元二走了,当他到达遥远的安西,会有怎样的想念呢?让我们看看王维是怎样描述这样的情感的:
播放歌曲《杂诗》
师: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发生的事。告诉我吧,你来的那一天,我家窗前的寒梅开花了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又从故乡来的朋友真让我高兴呀,是你让我知道了家中发生的事情,可元儿呢?西出阳关无故人。
2、今天我们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和《杂诗》,有一个是相同的,那就是人间的真情。无论是《送元二使安西》中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还是《杂诗》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都有一个令人心灵震动的“情”字。
自古至今,有了情,文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情,人间才有了万古不朽的诗篇。
分别是伤感的,但因为有了你们,一群真正的朋友,我不再伤感,因为我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下课。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会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大家把它朗诵一遍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
2、解题: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使”:出使的意思。)指导学生读题。
3、了解作者: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初读: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首诗注意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停顿。
2、指名读古诗,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诗意
1、自学古诗诗意
(1)借助书下注释,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遇到不懂的地方圈出来。
2、小组交流
3、汇报诗意(抓住重点字词的意思再逐句理解)
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同学们反复吟诵这首诗,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王维的心情如何?
2、你是从那句话中体会出来的?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体会吗?
3、介绍古诗背景
4、诗中的那个词最能体现王维舍不得朋友走呢?(“更”)
(1)这一“更”字表明了王维已经劝了许多次,饮了很多杯。这都表明了什么?(板书:依依惜别)
(2)这不是普通的一杯杯酒,这时一杯杯离别的酒,一杯杯友谊的酒,一杯杯祝福的酒,让我们来读这首诗,再读这首诗。
(3)想象说话:同学们想象一下,两个老朋友喝了这么多的酒,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5、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其实,王维在送别元二的几年后就去世了,这一别是他与元二的永别,但他们的友情却万古长青,让我们再来吟诵这首诗吧。
6、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1、出示高适的《别董大》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教师简单介绍诗意。
(3)指导背诵。
2、展示交流 ……此处隐藏35139个字……图)
渭城在如今陕西省渭河以北,所以称之为渭城。阳关在如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再往西走,新疆的库车附近,古时候称为“安西”。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啊!
满眼的荒漠,满目的凄凉,有的只有那荒山野岭。如果是照当时元二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
3、元二即将远行,此刻诗人王维心中该有多少话要对他说呀!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接着“元二呀——”,写一写诗人心中那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播放乐曲《阳关三叠》)
学生可能会写:
生1:元二,路上要小心。注意好安全。
师:好朋友,多关心啊。好一个知冷知热的朋友啊!
生2:元二,多带些水去,不要渴了。路上要小心一点。
师:照顾得多么无微不至呀!多么善解人意啊!
……
元二,渭城的风景多么美啊!亲爱的朋友,我多想和你一起天天观赏美景啊,可你却要远行千里,不知何时才能相聚,此刻,只有——————
元二,亲爱的朋友啊,你在安西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相伴,我不放心你啊,却又无可奈何,此刻,只有———————
元二,亲爱的朋友,握着你的手,千言万语,只化作――
4、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的马车就要起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不舍,这份依恋,再次举杯——劝君。(板书:依依惜别)
生齐读。
5、不知道喝了几杯了,这杯酒喝完了,元二也该启程上路了。来,我们踏歌吟诵全诗,为元二送上一程吧!(播放《阳关三叠》)
从大家的声音,我感觉到你们都明白了这首诗,那你们能将这首诗默写下来吗?
五、明古风,体会别意。
1、多情自古伤别离,同学们古往今来送别的诗数不胜数。
听,这是李白在目送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听,这是高适在安慰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同学们,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朋友虽然远去了,但我们更相信:
(课件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短暂的40分钟到了,老师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真有些舍不得。就让我们一起再深情地吟吟这首诗,作为临别赠言吧!
六、背古诗,课外积累。
老师为你们搜集了一些送别诗印在资料的后面,同学们可以好好地读一读,记一记,还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境编一个故事呢!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雨、客舍
依依惜别
柳、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5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喻。这首诗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以质疑、释疑为学习故事的主要方法,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能力。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教学流程:
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那些问题?
(帮助学生理清送的是谁,谁在送,“使”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使”的意思。)
3、解释诗题:王维送自己的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4、对于王维,你了解多少?
出示课件:王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外号“诗佛”。主要作品是山水诗,人们称赞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感知,朗诵诗歌。
1、出示古诗: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同时理解难字字义:
朝:早晨。
舍:客舍:客店;另外一个音shě,舍得。
更尽:再饮完。
浥:湿润。
3、齐读古诗。
4、配乐范读。(古琴:阳关三叠)
自由练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师生读,齐读(配乐)。
5、试背。
三、感悟古诗,了解环境:
1、过渡:听了同学们的诵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送别图”,请读前两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先想一想,同桌说,指名说。
2)什么样的一幅画面?什么样的“柳色”是“新”的?(穿插指导朗读)
3)客舍旁边还有别的事物,为什么单单只写柳树呢?
2、相关古诗链接,引出相关的送别诗,来体会其中的送别之意。
1)出示古诗: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解析“柳”与“留”谐音,感受其中隐含的挽留之意。(指导朗读:把对友人的挽留之情融入其中。)
四、感受情感,体会意境:
1、过渡:作者是怎样送别友人的呢?(读后两句)
2、引读:
作者做了什么事?(劝酒)劝了一杯吗?(很多杯)哪个字可以看出来?(更)
3、点拨:
“君”字的理解: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用在这里表现对友人的尊敬。
王维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劝酒呢?(其一,从“酒”和“久”的谐音入手,体会作者的挽留之意,希望相处的再长久一些;其二从“故人”入手,来理解怎样的朋友,体会知心、挚友、情深意重。)
4、补充:其实,作者如此为朋友劝酒,还在于他去的地方,(出示课件),了解“安西”,体会路途的艰辛。
5、补白:面对此情此景,王维再也忍不住了,他说“元二兄,”进行补充说话练习。
6、品味:“不舍”
多少离别,多少牵挂,都化作了一句话,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你们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依依不舍)
五、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指导朗读:元二就要启程了,让我们和王维一起,再送他一程吧。
2、简介过渡:或许此次一别,还有可能相会;或许此次一别,将成永别,让我们一起来铭记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齐读)
3、引入《阳关三叠》,欣赏,再读,背诵。
4、课外拓展:读其他离别诗。
文档为doc格式